当前位置:中国深圳网 » 产 业 » 文旅 » 正文

“一脊一带二十廊”勾勒现代化都市新图景

2025-11-11 10:29: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市民游客在深圳滨海骑行道骑行、游玩,感受滨海城市的浪漫风情。

鲲鹏径一号桥连通梅林山和银湖山,生机盎然。

山脊之上,200公里“鲲鹏径”穿城而过,是全球超大城市中罕有的“中央徒步走廊”;

碧水之畔,200公里滨海骑行道沿海岸延伸,诉说着海洋中心城市的万千风情。

山海之外,多条山水廊道将盎然绿意渗透进街巷,让诗意栖居从理想照进寻常生活。

如此巧妙地连接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是深圳城管部门会同多部门用三年行动,精心勾勒、缝合出的“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游憩骨架。随着“鲲鹏径”“五园连通”“滨海休闲骑行道”等一张张亮丽名片落地,山海连城成为城市新名片。

自2022年起,深圳勇担使命、创新探索,高质量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在“山、海、城、园”有机融合的更深处,是深圳为超大城市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保护树立了绿色典范。

鲲鹏径:晋升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

放眼全球超大城市,鲜有一条经过城市中心、贯穿整座城市的山野徒步路线,深圳鲲鹏径便是如此罕有、特别。

2024年鲲鹏径在众多名山大川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上榜的目的地所属城市中,深圳是唯一入选的一线城市。

生态优先,让城市融于自然。鲲鹏径的贯通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的标志性项目。

面对市民对户外休闲、生态体验、康体健身等需求的持续增长,深圳构建完善“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以“全域视角”整合统筹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城市功能等资源,严格遵循“三零”(水泥铺装零增长、生态资源零损失、自然环境零冲击)原则,修复生态环境,塑造徒步胜地名片。

11月7日,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建成开放,前不久桥梁合龙时,便迎来“猴哥”打卡。至此,鲲鹏径连起三座生态廊桥,如自然脉络般融入山林之间。鲲鹏径一号桥于2023年底贯通,是全国首座兼顾人行和动物通行的生态廊桥。三座桥连通梅林山与银湖山,以及银湖山至红岗公园东、西马岭,不仅让徒步鲲鹏径更“丝滑”,更缝合了城市生态断点,修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

鲲鹏径西起宝安区凤凰山飞云顶,东至大鹏新区七娘山大雁顶,是深圳最长、最具代表性的远足径。沿途打造了多处标志性观景平台,在云海广场感受“深圳版天空之城”,360°全景俯瞰盐田山海壮丽景观;在梅沙尖登山步道与观景平台,山海城景交融的壮阔美景尽收眼底……

五园连通:一桥连通“两山一城”,定义休闲消费新风尚

从深业上城到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已成为深圳最具人气的citywalk路线。处处可见亲子家庭、时尚年轻人士,老少同游、全家上阵,在市中心穿越山林、河道、草坪、湿地、城景,出家门即入自然,登山顶可览繁华。这一休闲消费的新风尚,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中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园群连通项目——“五园连通”带来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直观体现。

摊开深圳地图,在福田中心区,莲花山、笔架山、中心公园、梅林山、银湖山五大生态空间虽相距不远,但碎片化。如何系统推进五大公园及周边社区有机串联?深圳创新实施“五园连通”项目,用生态理念重塑城市空间。

“连”,是山海连城计划的关键精髓。2023年底,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桥建成贯通,将两山缝合修复,打通项目中最大的生态断点。2024年1月,中心公园福华涵洞开放,标志着五大生态空间实现全域连通,总体覆盖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小小的涵洞、廊桥与步道系统迸发了显著的联动效应。地处五园之间的深业上城商圈由此成为全市首个直接连通两大公园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从传统购物中心转型为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的“公园式商圈”,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公园+商业”新模式,绿色空间的溢出效应得到显著放大。两届粤港澳大湾区花事依托“五园连通”举办,推动深业上城客流和销售额大幅增长,打造出“公园经济”增长极,树立了公园经济新标杆。

前海湾:小桥连通大海湾,崛起滨海都市新地标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前海石公园火上央视,这里是大型滨海公园群,景观布局充满设计感,众多市民游客沿着滨海岸线,从前海石公园一路畅游骑行至欢乐港湾,解锁深圳海边新地标。

这条靓丽的滨海风景线的形成,也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点睛之笔。此前,前海湾滨海岸线并不连通,被桂湾河、双界河、新圳河分割成若干段。深圳以规划引领战略布局,用小小景观桥连通大海湾,三条河河口上架起三座人行景观桥,沿滨海岸线串联起前海、宝安欢乐港湾、西湾等片区,打破空间阻隔,促进区域协同联动,打造世界级特色打卡地。

景观桥虽小,却是美学与技术融合的精品。双界河桥是全国首例在超百米跨度使用D140高钒索的张弦箱梁式景观桥,桥体与欢乐港湾摩天轮形成良好视觉对景,吸引着人们来这里赏日落晚霞、观群鸟嬉戏、远眺摩天轮。

一个国际化城市的新中心应该是什么模样?前海湾的进化正在勾勒出它的轮廓与气质。在前海湾,深圳加强空间营造,推动岸线后退新增绿地空间,建设步行道、骑行道,增加儿童公园、运动设施、公共配套等,集商业、文化、生态、运动、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华丽变身为市民乐享生活、游客向往的城市公共客厅,进一步释放深圳滨海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骑行道:穿越都市“骑”乐无穷,迈向世界级骑行城市

到今年年底,深圳还将拥有另一条令人心动的200公里户外宝藏路线——滨海骑行道。它如画卷般沿城市海岸线自西向东展开:从西部到中部的国际化滨海都会,一路畅行至东部的山海生态秘境,全方位体验海洋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

滨海骑行道西段50公里已先行贯通,目前,正在奋力打通剩余路段断点。其中,在西湾—前海湾段,创新改造沿江高速桥下“灰色空间”,打造集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于一体的“第二海岸”,为市民提供多元休闲选择。

今年,《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发布,提出加快实施休闲骑行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规划构建“1+3+N”的休闲骑行道体系,除了1条200公里的滨海骑行道,还将贯通3个百公里级山海骑行大环,打造N个均超20公里的特色骑行环。

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超260公里,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300公里。龙岗河骑行道全长约20.8公里,沿途有自然野趣的嶂背湿地、叠瀑飞珠的珍珠滩、飘着咖啡香的祥云驿等美景;环深圳水库骑行环已连通24公里,从翠湖文体公园至梧桐绿道,串联深圳水库与梧桐山核心景观;环西丽湖骑行道15公里,可观赏问山叠水、白芒拓印、写意三河等景点,体验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深圳骑行道网络的不断增长迅速点燃大众的骑行热情,吸引众多知名骑行品牌布局,催生骑行经济发展新机遇,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骑行城市”加速从蓝图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