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深圳网 » 要 闻 » 深圳 » 正文

国办发文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深圳再迎风口:万亿赛道上的科技赋能与赛事突围

2025-09-08 13:35:52 来源:中国深圳网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这一政策东风为深圳体育发展建设按下“加速键”。

2024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正以科技赋能与赛事经济为双轮驱动,在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有望成为国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硬核家底:深圳体育的三大特色优势

深圳体育发展的根基早已筑牢,形成了基础保障扎实、赛事矩阵完善、科技基因凸显的鲜明特色。

场地设施方面,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滨海绿道、社区体育设施等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0分钟运动圈”。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2平方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将绿色生态与体育健身完美融合,全市1320个公园中,62%成为市民最青睐的健身场所,真正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健身”的美好生活图景。

赛事经济是深圳体育的闪亮名片。赛事经济在深圳,形成了贯穿场馆建设、装备制造、数字转播、文体旅游的完整产业链,成为驱动城市更新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3深圳体育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89.03亿元,人均支出3873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占比高达48.7%,直观反映了市民“观赛即激发运动热情”的消费心理。

政策与市场共振,深圳持续深耕体育消费新蓝海。2025年,顶级赛事、职业俱乐部、职业联赛等相继落户深圳,女篮亚洲杯、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羽毛球大师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英雄联盟、和平精英等热门赛事一票难求……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更是有望超过300场。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消费”“跟着赛事去打卡”模式,还在持续促进深圳文、体、旅三块事业深度融合。

龙舟文化嘉年华带动综合消费超1亿元。(受访单位供图)

科技赋能是深圳体育最突出的优势。深圳体育产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已走在前列,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体育相关法人单位达2.7万家,2025年18家企业列入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逐步展露出产业集群优势。

大疆创新研发的运动相机成为国际极限赛事标配;

好家庭集团建立的国际运动表现与康复中心,为国家田径队提供专业训练设备,苏炳添等运动员曾在此进行东京奥运会备战集训;

喜德盛等越来越多深圳元素现身奥运会赛场……

“十五运”中展现的“科技办赛”也是深圳体育核心亮点之一。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的顶级智慧场馆群——深圳体育中心“开合屋盖+可折叠斗屏”可在数小时内完成16种比赛模式自由切换;深圳湾体育中心、大运中心、宝安体育中心智能升级后能确保顶级赛事“即来即战”……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刘蕾表示,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底座,智慧调度系统(MOC),深圳已实现运动员抵离、住宿、赛事信息等的全流程数据联动。

深圳市体育中心 图源:IC Photo

这种科技基因还同样体现在民生体育中,全市90%场馆接入一键预约平台,通过设施错时共享模式,服务市民超5000万人次,实现了体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机遇图谱:政策风口下的四大突破方向

《意见》为深圳体育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特色,深圳有望在四个方向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赛事经济领域,《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依托现有赛事基础,深圳有望打造“赛事IP孵化工程”,将顶级赛事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开发系列衍生品和配套活动,形成“以赛兴城、以赛促产”的良性循环。同时,利用十五运会举办契机,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水平,争取更多奥运会积分赛等高端赛事落户。

智慧体育或将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意见》鼓励“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这与深圳的科技优势高度契合。如建设“数字孪生场馆”,推广VR/AR运动体验,开发个性化健身APP,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体育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意见》提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实施消费惠民举措”等要求。深圳可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密集、年轻人口占比高的优势,在“金角银边”打造更多潮流运动空间。借鉴学校场馆开放的成功经验,推动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的体育设施错时开放。同时,持续以赛促消费,或联动金融要素,试点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拉动体育装备、培训服务等消费。

体教融合与社区体育或将迎来创新发展。《意见》强调“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凭借广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基础,深圳可推广“运动健康中心”模式,将体质监测、运动康复与社区医疗结合,实现“体医融合”新突破。

战略升维:从体育大市到体育强市的跨越

站在更高层面看,深圳体育的发展不仅关乎产业增长,更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体育发展可推动区域体育资源共享,联合打造“湾区体育产业带”,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活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圳可依托国际赛事平台,扩大体育文化交流,让中国体育品牌和中华体育精神走向世界。

8月9日,2025《穿越火线》IP嘉年华暨双端夏季总决赛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拉开战幕

《意见》中提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而深圳完全有条件成为体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特别是在电子竞技、智能体育等新兴领域,可凭借行业优势,通过引进来(举办国际赛事)和走出去(培育本土体育企业出海)相结合,形成双向互动的开放格局。

从更长远看,深圳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让运动成为市民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通过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的深圳,不仅是科技创新中心,更将是一座充满活力的运动之城、健康之城,为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和“深圳经验”。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深圳市政协召开“深聊会” 为深圳文体旅发展“十五五”规划出谋划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育是城市的活力,旅游是城市的窗口。站在“十五五”的门槛前,如何让文体旅产业更好地赋能城市发展、滋养市民生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10月17日,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有关负...【详细】

深圳政府在线文旅2025/10/20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多项法规及民生报告

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运龙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会议决定,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将于本月底召开。主任会议建议,常委会会议将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定草案,以更好支...【详细】

深圳政府在线头条新闻2025/10/20

韧性强 潜力大 活力足 深圳经济发展高位攀登向上向好

截至2024年底,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超万亿;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出口实现“32连冠”;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3....【详细】

深圳政府在线深圳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