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和潮州,“深圳标准”新能源超充站让当地居民体验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便捷;在汕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企业生产繁忙、订单不断,园区生机盎然;在汕头南澳,深业农科打造的“南澳四季田园”将昔日荒地变为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深圳市深入实施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鲜活缩影。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的对口帮扶协作,以及与惠州龙门、博罗、惠东3县的对口产业协作,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深圳所能”对接“地方所需”的共赢之路。
从“输血”到“造血”:790名干部、超百亿资金助力高质量发展
自2023年以来,深圳已选派两轮共790名干部常驻对口地区市县镇村一线,累计安排帮扶资金超100亿元,将深圳的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和发展标准带到当地,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通过系统性支持,深圳帮助对口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兴产业,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如今,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一条条产业链条逐步成型,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深圳标准”落地:超充技术填补基建“洼地”
“又快又方便,‘深圳超充’确实不一般!”在河源首座“深圳标准”新能源超充站,市民张先生感慨道。他仅用上洗手间的几分钟,车辆就充入了可行驶300公里的电量。
该超充站全面采用华为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充电效率比普通快充提升60%,真正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这一“深圳标准”正加速复制到潮州、汕尾等地,有效填补粤东粤北地区新能源基础设施短板,为当地绿色出行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产业协同:打造“研发在深圳,生产在周边”的跨区域模式
在深圳与对口地区共建的各大产业园区,“深圳研发+外地生产”的协同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以深潮产业合作园区为例,捷创睿医疗科技公司在深圳坪山设立研发中心,在潮州建设南方生产基地,形成“前研后产”的高效布局。园区围绕潮州“3+3+2”现代产业体系与深圳“20+8”产业集群精准对接,重点引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链互补延伸。
目前,深圳已推动建设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和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赴对口地区投资兴业,落地200多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
2024年,4个市级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8.44亿元,23个县级园区达1646.80亿元。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等结对关系在全省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创新机制:基金招商、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为提升协作效能,深圳创新推出多项机制。联合设立总规模达25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联动深创投等机构开展“以投促引”,成功吸引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
同时,深圳推动营商环境经验“输出”,建立市、县两级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组织培训超万人次,并在对口地区设立“跨城通办”服务专区,实现近1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打造“类深圳”营商环境。
城镇提质:以“深圳速度”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
在深圳援助下,河源龙川新城正加速崛起。深圳高标准牵头编制新城规划,出资3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推动总投资超22亿元的16个起步区项目集中动工,涵盖市政、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全力打造县域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
在梅州,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承建的梅县、平远“深圳小镇”安居工程仅用142天便竣工交付,帮助“6·16”特大暴雨受灾群众圆了安居梦。该项目不仅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更注重产业导入与公共服务配套,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民生改善与城镇提质的典范。
数说“百千万工程”中的深圳作为
干部派驻:2023年以来,选派790名干部常驻帮扶一线。
资金投入:安排帮扶资金超100亿元。
产业布局:共建4个市级园区、23个县级特色园区,落地200余个百万元级以上项目。
示范引领:打造精品示范村74个,16个镇、118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名单。
深圳正以“特区之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用“深圳智慧”“深圳速度”“深圳标准”助力对口地区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先行示范”的精彩答卷。
8月9日清晨,2025年龙岗区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酷跑派对在深圳大运中心启幕,深圳人以满满活力迎接即将进入赛前筹备冲刺阶段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此次活动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龙岗区跑步协会承办,...【详细】
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是深圳与香港的距离抵达深圳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常伴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正常通关以来深港两地往来愈加紧密港人来深游玩已成常态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今年发布了八条《深圳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详细】
【编者按】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被置于首位。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记者站推出“新范式访谈录”栏目,对话科学家、企业家等...【详细】